|
|
|
|
|
|
|
|
|
|
|
|
13 |
基于夜间灯光数据的灾后恢复重建动态监测——以鲁甸地震为例
杜若华1,2,3, 刘雷震1,2,3, 沈秋3, 田丰3, 陈梦3, 武建军1,2,3
2020年06期 [59-69][摘要](88)[pdf 5290KB](74)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27 |
浅埋偏压连拱隧道地震响应规律研究
杨慧1,2, 刘潺1,2,3, 江学良1,2, 石洪涛1,2, 孙广臣1,2
2020年04期 [161-172][摘要](248)[pdf 9216KB](61)
|
|
|
|
29 |
基于道路通达性的高原地区震后应急救援方案研究
李骏明1,2, 刘吉夫1,2, 郭兰兰3, 邓志飞1,2, 贾怡如1,2, 李娇旸1,2
2020年04期 [113-123][摘要](261)[pdf 4757KB](74)
|
|
|
|
|
|
33 |
变摩擦多级FPS-TMD系统减震性能研究
向越1,2,3, 谭平1,2,3, 贺辉1,2,3, 兰李1,2,3
2020年04期 [53-61][摘要](240)[pdf 1728KB](49)
|
|
|
34 |
中国地震灾害损失评估系统研究
郑跃1,2, 贺金川3, 郑山锁1,2, 可亮1,2, 龙立1,2, 孙龙飞1,2
2020年04期 [34-42][摘要](315)[pdf 3377KB](134)
|
|
|
|
|
|
|
|
|
|
42 |
黑龙江土壤干旱对玉米产量形成因素的影响
王萍1,2,3, 闫平1,2,3, 姜丽霞1,2,3, 宫丽娟1,2,3, 姜蓝齐1,2,3, 季生太1,2,3
2020年02期 [195-204][摘要](452)[pdf 1235KB](155)
|
|
|
|
|
|
46 |
黄土洞穴发育条件下滑坡土体性质及其稳定性分析
张焱1,2, 邱海军1,2,3, 胡胜1,2,3, 王新刚3,4, 杨冬冬1,2, 曹明明1
2020年02期 [64-75][摘要](430)[pdf 4225KB](206)
|
|
|
|
|
|
|
|
52 |
异常环流背景下贺兰山地形对8.21特大致洪暴雨的影响分析
杨侃1,2,4, 纪晓玲2,3,4, 毛璐2,3,4, 张成军2,3,4, 杨婧3,4, 张肃诏4
2020年01期 [132-142][摘要](593)[pdf 2762KB](352)
|
|
|
53 |
黄土区薄层浮土道路侵蚀试验研究
聂慧莹1, 王文龙1,2, 李建明3,4,6, 郭明明1, 康宏亮1, 白芸5
2020年01期 [101-111][摘要](515)[pdf 2369KB](316)
|
|
|
|
|
|
|
58 |
宁夏酿酒葡萄越冬期冻害时空分布特征
杨洋1,2, 张晓煜1,2, 张磊1,2, 郭晓雷1,3, 李阳1,2, 杨豫4
2019年06期 [214-222][摘要](361)[pdf 1943KB](259)
|
|
|
59 |
广东省雷电伤亡事故特征分析
殷启元1, 范祥鹏2, 陈绿文3, 黄惺惺1, 庄燕洵1, 张义军4
2019年06期 [204-213][摘要](535)[pdf 2082KB](264)
|
|
|
60 |
广西月尺度旱涝急转时空演变特征
杨星星1, 杨云川1,2,3, 邓思敏1, 廖丽萍1,2,3, 莫崇勋1,2,3, 杨家祯1
2019年06期 [192-203][摘要](303)[pdf 3158KB](152)
|
|
|
|
|
63 |
泥石流泥舌水力特性的沿程变化实验研究
郑志山1,2,3, 潘华利1,2, 安笑1,2,3, 李炳志1,2,3, 杨奉广4
2019年06期 [154-166][摘要](334)[pdf 6225KB](153)
|
|
|
|
65 |
含粗颗粒花岗岩残积土大型直剪试验研究
胡屏1,2,3, 陈志波1,2,3, 罗旋4, 李自立1,2,3, 安亚洲1,2,3
2019年06期 [119-126][摘要](331)[pdf 1503KB](117)
|
|
|
|
|
|
|
70 |
淹水胁迫对寒地水稻产量构成因子的作用
朱海霞1,2,3, 姜丽霞1,2,3, 吕佳佳1,2,3, 王萍1,2,3, 王铭1,2,3, 李秀芬1,2,3
2019年05期 [198-206][摘要](383)[pdf 1826KB](190)
|
|
|
|
72 |
不同密实度条件下泥石流沟侧岸堆积体破坏过程研究
詹美强1,2,3, 葛永刚1,2, 郭晓军1,2, 严华1,2,3, 杜宇琛1,2,3
2019年05期 [143-151][摘要](338)[pdf 4750KB](233)
|
|
|
73 |
贺兰山东麓葡萄种植园区不同类型霜冻的形成条件分析
翟颖佳1,2,3, 陈豫英1,2,4, 张磊1,2, 杨洋1,2, 何滨5
2019年05期 [134-142][摘要](377)[pdf 2171KB](175)
|
|
|
|
|
|
|
|
|
80 |
2000-2017年中国灾害风险研究的知识图谱分析
王萍1,2,3, 刘涛1,2,3, 杜萍1,2,3, 杨国林1,2,3
2019年04期 [169-177][摘要](427)[pdf 1712KB](416)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92 |
基于Copula函数的海南热带气旋风雨联合概率特征分析
侯静惟1,2, 方伟华1,2, 程锰1,2, 叶妍婷1,2, 吴鹏3, 韩轶男1,2
2019年03期 [54-64][摘要](557)[pdf 2819KB](246)
|
|
|
|
|
|
|
|
|
99 |
1961—2016年内蒙古雪灾时空分布特征
李晨昊1,2,3, 萨楚拉1,2,3, 王牧兰1,2,3, 包玉龙1,2,3, 高娜1
2019年02期 [136-144][摘要](857)[pdf 3231KB](367)
|
|
|
|
|
|
103 |
贺兰山东麓春季最低气温和霜冻精细化格点预报产品的检验
陈豫英1,2,3, 陈楠1,2, 杨银1,2,3, 张磊1,2,4, 苏洋1,2,3, 聂晶鑫1,2,3
2019年01期 [198-206][摘要](579)[pdf 1259KB](302)
|
|
|
|
|
106 |
黄土水力侵蚀-滑坡-泥流灾害链的研究现状
姜程1,3, 霍艾迪1,3, 朱兴华2, 韦红1,3, 郑小路1,3, 王小帆1,3
2019年01期 [38-43][摘要](680)[pdf 763KB](345)
|
|
|
|
|
|
|
|
112 |
基于离心模型试验的自由场地震响应研究
曹杰1,2,3, 郑建国1,2,3, 张继文1,2,4, 陈冉升1,2,3, 刘智1,2,3, 梁小龙1,2,3
2018年06期 [120-126][摘要](670)[pdf 3101KB](281)
|
|
|
|
114 |
复杂土层结构黄土场地地震动反应特性
王会娟1,2, 王平1,2,3, 于一帆1,2, 许书雅1,2, 刘红玫1,2
2018年06期 [75-82][摘要](633)[pdf 4695KB](279)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128 |
基于无人机遥感的台风对城市树木生态系统服务的损失评估
汤剑雄1,2,3, 徐礼来1,2, 李彦旻1,2,3, 何原荣4, 崔胜辉1,2
2018年03期 [153-161][摘要](1318)[pdf 5799KB](480)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143 |
基于BP神经网络的湖北省山洪灾害危险性评价
冯快乐1,2, 周建中1,2, 江焱生3, 孙怀卫1,2, 李薇1,2, 蔡佳明1,2
2018年01期 [148-154][摘要](1296)[pdf 3929KB](553)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154 |
江淮地区油菜渍害的时空分析
鞠英芹1, 杨霏云2, 马德栗3, 朱晓炜4, 罗蒋梅2, 李文科2
2017年06期 [136-146][摘要](1065)[pdf 3958KB](494)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165 |
泥石流流体性质与弯道幅度角对超高影响的实验研究
黄远红1,2,3, 赵晋恒4,5, 胡凯衡1,2,, 李浦1,2,3
2017年05期 [110-118][摘要](1242)[pdf 1469KB](479)
|
|
|
|
|
|
|
|
|
|
|
174 |
泥石流梁式格栅坝闭塞临界判据及其拦沙性能试验研究
孙昊1,2,3, 游勇1,2, 柳金峰1,2, 杨东旭1,2,3, 赵海鑫1,2,3
2017年04期 [125-134][摘要](444)[pdf 1246KB](337)
|
|
|
|
|
|
178 |
三峡库区谭家河滑坡变形监测成果分析
张国栋1,2,3, 谈太溪1,2,3, 徐志华1,2,3, 邱重阳1,2,3, 李学良1,2,3, 卢书强1,2,3
2017年03期 [185-192][摘要](1223)[pdf 7123KB](556)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188 |
中世纪暖期豫北地区水灾灾害研究
李开封1,2, 高文华1, 赵延粉3, 武广洋1, 潘燕芳1, 陈英勇1
2017年02期 [81-89][摘要](1633)[pdf 2965KB](557)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217 |
区域种植业自然灾害保险综合区划研究——以湖南省晚稻为例
王季薇1,2,4, 王俊1,2,5, 叶涛1,2, 刘婧5, 张兴明3,6, 史培军1,2
2016年03期 [1-10][摘要](1245)[pdf 2880KB](652)
|
|
|
|
|
|
|
|
223 |
陕西省冬小麦干旱时空变化特征分析
王连喜1,2, 缪淼1,2, 李琪1,2, 薛兴权1,2, 孙晓宇1,2, 吴东丽3
2016年02期 [35-42][摘要](1132)[pdf 1116KB](758)
|
|
|
|
|
|
227 |
基于网络流的避洪转移模型
王婷婷1, 周建中1, 江焱生2, 翁朝晖3, 刘懿1, 张诚1
2016年01期 [56-64][摘要](1415)[pdf 1357KB](730)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241 |
世界地震灾害风险评价
李曼1, 邹振华1, 史培军1,2,3, 王静爱4
2015年05期 [1-11][摘要](2021)[pdf 2123KB](1700)
|
|
|
|
|
|
|
|
247 |
中国农作物成灾面积的演化趋势及波动特征研究
刘玉1,2,3, 潘瑜春1,2,3, 高秉博1,2,3, 任艳敏1,2,3
2015年04期 [15-23][摘要](1380)[pdf 1444KB](851)
|
|
|
248 |
基于地形因子分割、分类的面向对象滑坡快速识别方法
杨文涛1,2, 汪明1,2, 史培军1,2,3, 沈玲玲1,2, 刘连友1,2,3
2015年04期 [1-6][摘要](1533)[pdf 1529KB](990)
|
|
|
249 |
海南岛天然橡胶主要气象灾害风险区划
刘少军1,2, 张京红2,3, 蔡大鑫1,2, 田光辉1,2, 邹海平1,2, 张国峰1,2
2015年03期 [177-183][摘要](1190)[pdf 1679KB](940)
|
|
|
|
|
|
|
|
|
|
|
258 |
基于点模式的地震重灾区滑坡空间分布特征研究
李珊珊1,2,3, 黄翔6, 宫辉力4,5, 李靖1,2,3, 叶俊涛1,2,3
2015年02期 [40-51][摘要](1415)[pdf 5253KB](904)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269 |
洞庭湖北部地区水稻旱灾风险评估
王铸1,2,3, 叶涛1,2, 李景保3, 李曼1,2, 孟永昌1,2
2014年06期 [168-175][摘要](828)[pdf 3014KB](706)
|
|
|
|
|
|
|
|
|
|
277 |
桥梁多灾害研究综述
孙得璋1, 陈斌2, 孙柏涛1, 樊友川3
2014年06期 [32-37][摘要](1541)[pdf 1247KB](1089)
|
|
|
278 |
灾害系统:灾害群、灾害链、灾害遭遇
史培军1,2,3, 吕丽莉1,3, 汪明1,3, 王静爱3,4, 陈文方1,3
2014年06期 [1-12][摘要](1872)[pdf 4551KB](1088)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291 |
降雨径流调控利用与流域保水减沙效应研究
赵西宁1,2,4, 吴普特1,2,4, 冯浩1,2,4, 黄俊3,4
2014年04期 [46-53][摘要](1774)[pdf 1477KB](1357)
|
|
|
292 |
中日地震恢复重建对比研究
张涛1,2, 薄涛3, 赖俊彦2, 徐一凡2, 丁璐2, 刘亢2
2014年04期 [1-12][摘要](2664)[pdf 3461KB](1095)
|
|
|
|
|
|
|
|
298 |
道路震害快速评估与辅助决策系统
马海建1, 陆楠2,3, 李晓璇1, 游新兆1, 陈涛1, 杜世宏2
2014年02期 [226-231][摘要](1552)[pdf 1944KB](964)
|
|
|
|
|
|
|
|
304 |
三江源区草地参照覆盖度提取及草地退化研究
吴志丰1,2,3, 李芬1,2,3, 张林波1,2,3, 张继平1,2,3, 杜加强1,2,3
2014年02期 [94-102][摘要](1722)[pdf 2285KB](1008)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320 |
栾川暴雨泥石流易发性实时动态区划
邵莲芬1,2, 彭祖武1,3, 余宏明1, 陈鹏宇1, 王硕楠1,4, 胡媛媛4
2013年06期 [131-141][摘要](1175)[pdf 6146KB](822)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343 |
洪涝灾害风险分析的基本范式及其应用
黄崇福1,2,3, 郭君1,2,3, 艾福利1,2,3, 吴彤1,2,3
2013年04期 [11-23][摘要](2494)[pdf 1436KB](1551)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360 |
基于人工降雨实验的坡面泥石流启动力学计算
吕立群1,2,3, 陈宁生1,2, 卢阳1,2,3, 黄祺1,2,3, 李俊4, 朱云华1,2,5
2013年01期 [52-59][摘要](1705)[pdf 1748KB](1228)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374 |
塔里木河中游典型绿洲土壤含盐量的光谱特征
赵振亮1,2, 塔西甫拉提·特依拜1,2, 张飞1,2, 买买提·沙吾提1,2, 雷磊1,2, 桂东伟3,4
2012年05期 [72-78][摘要](1971)[pdf 5355KB](1137)
|
|
|
375 |
多变量洪水频率的计算
汪丽娜1, 李艳2, 陈晓宏3,4, 顾继光5
2012年05期 [49-54][摘要](2134)[pdf 1651KB](1172)
|
|
|
|
|
|
|
|
|
|
|
384 |
华北一次暴雨过程的螺旋度分析
史小康1,2, 李耀东1, 刘健文1, 黄兵1, 刘向培1,3, 陈军庆1,3
2012年04期 [48-56][摘要](1610)[pdf 1466KB](1221)
|
|
|
|
|
|
|
|
390 |
河间地区地裂缝分形特征研究
徐继山1, 马润勇1,2, 彭建兵1,2, 杨旭东3, 马学军3, 安海波1
2012年03期 [177-183][摘要](2157)[pdf 1202KB](1103)
|
|
|
|
|
|
|
|
|
|
|
399 |
洪水灾害间接经济损失评估研究进展
李春华1,2,3,4, 李宁1,3,4, 李建5, 吴吉东1,3,4
2012年02期 [19-27][摘要](3183)(4)
|
|
|
|
|
|
|
|
405 |
内蒙古雪灾保险费率的厘定——基于自然灾害系统理论的研究
解伟1,3, 李宁1,2,3, 张鹏1,3, 吴吉东1,3, 刘雪琴1,3, 温玉婷1,3
2012年01期 [163-169][摘要](2504)[pdf 1384KB](1916)
|
|
|
|
407 |
地震作用下滑坡永久位移预测
罗渝1,2, 何思明1,2, 吴永1,2, 何尽川3
2012年01期 [117-122][摘要](2514)[pdf 1008KB](1315)
|
|
|
|
|
|
|
|
413 |
长三角地区台风危险性定量分析
陈文方1,3, 方建1,3, 徐伟1,3, 史培军1,2,3, 聂建亮1,3
2012年01期 [1-8][摘要](2934)[pdf 1135KB](1871)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435 |
贵州省农业生态安全性评价
于飞1,2, 谷晓平1,2, 袁淑杰3, 罗宇翔1,2
2011年04期 [165-171][摘要](1252)[pdf 441KB](1017)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448 |
河北省近年地闪特征分析
柴东红1,2, 李宗涛1, 田艳婷3, 秦保国1, 吴孟恒2,3
2011年03期 [13-17][摘要](1196)[pdf 1570KB](1090)
|
|
|
|
|
451 |
小麦赤霉病气象环境成因研究进展
肖晶晶1, 霍治国1, 李娜2, 辛明月3, 王丽1, 卢小凤1,4
2011年02期 [146-152][摘要](1247)[pdf 1104KB](1201)
|
|
|
|
453 |
自然灾害脆弱性研究进展
石勇1, 许世远2, 石纯2, 孙阿丽2, 赵庆良3
2011年02期 [131-137][摘要](2574)[pdf 887KB](1711)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474 |
我国雷电灾害时空分布特征及预警
杨世刚1,2, 赵桂香3, 潘森4, 赵彩萍5, 牛永波2, 胡建军5, 王春乙6, 高兴龙6, 张伟民6
2010年06期 [153-159][摘要](1431)[pdf 1974KB](1199)
|
|
|
|
|
|
|
|
|
|
482 |
“桑美”台风及其预报服务
任振和1,2, 孙照渤1, 王守荣2, 王帮中2, 薛根元3
2010年05期 [170-176][摘要](1471)[pdf 822KB](1097)
|
|
|
|
|
|
|
487 |
成像雷达遥感地质灾害应用
杨涛1,2,3, 宫辉力3, 李小娟3, 赵文吉3
2010年05期 [42-48][摘要](1201)[pdf 927KB](1107)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510 |
微型无人机遥感系统在汶川地震中的应用
臧克1,2,3, 孙永华1,2, 李京3,4, 闫志壮3, 宫辉力1,2, 李小娟1,2, 赵文吉1,2
2010年03期 [162-166][摘要](1815)[pdf 2368KB](1224)
|
|
|
|
|
|
|
|
|
517 |
大兴安岭地区森林雷击火发生的时空分布
杜春英1,2,3, 李帅1,2,3, 刘丹1,2,3, 李秀芬1, 于成龙1,2,3
2010年03期 [72-76][摘要](1953)[pdf 1533KB](1173)
|
|
|
|
|
|
|
|
|
524 |
内蒙古地区雷暴活动特征分析
刘晓东1,2, 张其林1, 冯旭宇2, 巴特尔3, 巩迪2
2010年02期 [119-124][摘要](1478)[pdf 1550KB](1074)
|
|
|
|
526 |
基于模糊多属性决策法的软基加固效果评价
谢晓华1,2,3, 周永章1,2, 张澄博1,2, 蔡立梅1,2, 赵广伦3, 施斌3, 刘吉福4
2010年02期 [61-67][摘要](866)[pdf 1400KB](1111)
|
|
|
527 |
复杂河网平原地区的防洪调度决策——基于洪水灾害时空模拟的西洞庭湖冲柳地区案例研究
石林1,2, 曾光明1,2, 刘卡波3, 蔡青1,2, 李晓东1,2, 梁婕1,2
2010年02期 [28-31][摘要](1380)[pdf 1287KB](1047)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538 |
利用MM5模式对河西暴雪的数值模拟分析
张新荣1,2, 张铁军1,2, 陶健红1,2, 邵亮3, 王勇1,2, 李文莉1,2
2010年01期 [53-60][摘要](1425)[pdf 3228KB](960)
|
|
|
|
540 |
空斗墙片墙抗侧力性能试验研究
李校兵1, 汤伟民2, 张清华3, 孙林柱1, 金国平3, 叶强3
2010年01期 [8-12][摘要](1114)[pdf 853KB](1106)
|
|
|
|
|
543 |
中国雨日变化趋势的分形研究
冯新灵1,3, 罗隆诚1,3, 冯自立2, 刘鹏1,3, 邱丽丽1,3
2009年06期 [112-117][摘要](1351)[pdf 1423KB](829)
|
|
|
|
|
|
|
548 |
新疆昆仑地震的可公度性
林辉1, 苏有锦1, 韩延本2, 胡辉3
2009年05期 [189-191][摘要](758)[pdf 543KB](901)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559 |
汶川地震滑坡的分布特点及最大震中距分析
乔建平1,2, 蒲晓虹3, 王萌1,2, 杨宗佶1,2, 石莉莉1,2, 田宏岭1,2
2009年05期 [10-15][摘要](1239)[pdf 1950KB](967)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